康复人间世丨当“不敢麻烦”变成“我可以”:一个ASD小勇士的微光时刻

康复人间世丨当“不敢麻烦”变成“我可以”:一个ASD小勇士的微光时刻

 

引言

每一天,我面对的不仅是孩子,更是他们小小世界里独特的密码和无声的呐喊。我的使命,除了教会他们某个技能,更要点亮他们内心的光,让他们有勇气去触碰、去理解、去融入这个对他们而言有时过于喧嚣的世界。我最大的心愿,是看到他们带着在这里获得的自信和能力,不仅仅是毕业,更是能昂首挺胸地走进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,享受平凡却珍贵的学业与生活。

【本期人物】

成都锦江中心班主任魏稀

 

一个困在透明泡泡里的孩子

PART 01

 

小宇(化名)是个典型的ASD孩子,安静得像角落里的一片影子。妈妈告诉我,在学校,小宇仿佛置身于透明的泡泡里,很少主动参与同伴游戏,对于老师的指令,他时常需要费力地去理解,那些话语对他而言,有时就像是用一种不太熟悉的语言说出的谜题。

老师说他上课特别安静,连想上厕所都要憋到尿湿裤子——他总觉得,向别人开口就是在添麻烦。有回邻居阿姨笑着逗他,他突然把积木摔在地上,眼里蓄满的委屈,像暴雨前翻涌的乌云。这些零碎的片段,拼凑出一个困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小孩。

 

社交自信,是打开他心门的第一把钥匙

PART 02

 

小宇来到芒果的第一天,小小的身影仿佛想把自己藏进角落。他低垂着头,眼神回避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我们和他说话,他像没听见一样,没有任何回应。带他认识环境,他显得局促不安,尤其是经过卫生间门口时,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的微微紧绷。

如何为这颗封闭又敏感的心灵注入社交的勇气?我们深知:在安全港湾中,以沟通支持为桥,点亮他“我能行”的自信之灯。让他相信,他的声音值得被听见,他的需求值得被尊重,他本身,就是被全然接纳的存在。

于是,我们为他搭建触手可及的沟通阶梯,让表达需求变得清晰而安全;创造微小却真实的成功体验,让他感受到连接带来的愉悦而非压力;温柔地帮助他识别并命名内心的感受与需求,学习更平和的表达方式。

 

改变,有时比预想的来得快一点

PART 03

 

有一次活动中,小宇自己主动站起来,走到我身边,虽然声音很小,但清晰地说:“老师,我想上厕所。”然后,在我的目光陪伴下,自己走进了卫生间!没有憋尿,没有尿裤子。那一刻,他脸上没有骄傲,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。

这不仅是生理需求的满足,更是他卸下“怕麻烦他人”重负的开始。这份敢于表达基础需求的勇气,正是社交自信的基石。

初来时石沉大海的沉默,如今已泛起涟漪:听到“小宇,早上好”,他会抬起头,轻轻地回应一声“早上好”或者一个点头。当问他“你喜欢玩这个吗”,他不再完全沉默,可能会指指玩具,或者小声说“喜欢”。

更让我惊喜的是,当我更详细地问:“小宇,你今天想拼小熊拼图还是汽车拼图呀?”他居然能看着我的眼睛,清晰地选择了:“小熊拼图。”简短的句子,却是小宇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勋章

当然,小宇的路还很长。社交的复杂、学业的挑战、环境的适应,都需要他和家人、和我们一起继续努力。但小宇的变化,如同晨曦穿透云层的第一缕光,虽然微弱,却坚定地指向希望的方向。他扔东西的次数减少了,眼神接触增多了,那份紧绷的焦虑也松动了。

 

每一个孩子,都值得被温柔以待

PART 04

 

做儿童康复快四年了,我见证过不少毕业的孩子。最令我动容的,从来不是他们学会了多少知识或技能,而是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自信光芒,看到他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,因为完成一次小小的交流而开心,因为能独立解决一个小问题而挺起胸膛。

小宇的微光,照亮了他自己的路,也再次坚定了我的信念:每一个孩子,都值得被温柔以待,都拥有绽放的无限可能。在这里,我们愿意做那个耐心守候、点燃微光的人。

(来源:顾连芒果儿童康复诊疗中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