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越康复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历程

前言
孤独症谱系障碍,是一类以社交沟通障碍、重复刻板行为、兴趣狭窄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为核心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。
在众多受孤独症影响的孩子中,豪豪是其中一员。他的经历,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,更是无数孤独症家庭的缩影,承载着他们在困境中寻求希望、在挑战中努力前行的坚韧。
豪豪(化名),2021年出生,医院临床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、疑似ASD。作为独生子女,2岁前的豪豪主要由妈妈独自抚养,生活环境较为单一,缺少接触不同环境与人物的机会。2024年5月,豪豪被诊断为发育迟滞、疑似自闭症,这一结果让这个家庭陷入了迷茫与焦虑。
彼时的豪豪,对人的关注和仿说能力逐渐退步,还未发出任何有意义的发音,仅能对妈妈简单的拿放指令做出反应,对于常见物品也只能指认少数,面对其他人的同样指令则无法完成。
感统方面
·大运动落后:课堂常规配合意识薄弱,分离焦虑严重,经常哭闹,对新鲜事物和人适应能力差,对人缺乏关注,更无模仿能力。
·触觉迟钝:对于不同材质质地的物品,没有任何适应性反应。
·前庭觉迟钝:面对角度、速度的刺激,没有适应性反应。
·本体发展不足:整体身体力量弱,平衡协调能力差。
语言方面
·课堂规则意识欠佳:会不自觉离开座位去拿自己喜欢的物品,指令执行速度较慢。
·对人关注少:眼神关注几乎没有。
·物品兴趣低:玩耍物品的动机弱,提要求方式单一,仅靠指认,没有口语表达。
·语言表达和语音障碍:只偶尔出现过 “mo wa ga” 等不超过 5 个模糊音,且是无意识的,连基础的 “a、i、u” 元音都不会发。
认知方面
·物品认知不足:对常规物品的配对、指认无意识,只会随意拿取物品玩耍。
·指令无反应:对他人的指令毫无反应。
·操作模仿能力弱:拿着玩具只会简单摇晃、按压,玩耍时间短,还频繁换玩具。
社交方面
·适应能力弱:进入课堂就哭闹,对老师和同伴毫不关注。
·游戏被动:需要互动交往的游戏技能欠佳。
·缺乏社交游戏能力:不具备当下年龄阶段应有的平行游戏、象征游戏能力。
针对豪豪的状况,我们为他精心制定了全面的康复课程,涵盖语言单训、认知单训、感统单训、社交集体课。

感统训练
·触觉训练:运用威尔巴格触觉按摩法,改善触觉迟钝,安抚焦虑情绪。
·前庭觉训练:让豪豪俯趴、仰躺大龙球,以多角度多速率晃荡大龙球,调节前庭迟钝。
·本体觉训练:灵活组建万象组合,引导他用蹲、手膝爬、攀爬跳跃、跨栏等动作通过障碍,提升本体感知。
·姿势控制及力量训练:安排双手支撑趴蹦床左右套圈,以及坐在椅子上弯腰拾取地面圈圈,确保身体端正。
语言训练
·建立课堂规则:塑造安坐意识。
·情景模拟:通过假装当司机开小火车等情景,增强物品操作模仿能力,同时引导模仿面部表情,为仿发音做铺垫。
·增强关注:利用音乐律动以及眼神提要求等方式,增强对人的关注和眼神对视。
·发音训练:从偏好物发展强化物,塑造发音多样性;模仿孩子已有的发音,促进其稳定;发展同类音;利用食物开音,逐步过渡。

认知训练
·规则与指令训练:用强化物引导孩子在椅子上安坐5分钟,后续代入简单任务,加强指令控制,延长安坐时间。
·操作模仿训练:借助橡皮泥套装等游戏,加强物品操作模仿能力和听指令能力。
·关联配对与分类训练: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关联物品,如牙刷牙膏;巩固已会的日常生活常见物品、交通工具、食物等的挑选,学会更多物品分类。

社交小组训练
·建立课堂常规:遵守安坐、排队等规则。
·提升关注:提高对老师的关注度,积极参与课堂动态和静态游戏活动。
·社交互动训练:在肢体辅助下,与同伴共同进行简单规则游戏。
·激发兴趣:提升对物品的关注,激发对手工项目如手指画、粘土等的兴趣。
part.4
经过干预后豪豪在各方面进步显著。感统上,触觉感知增强,不再抗拒新事物与人,能独自完成部分任务,精细动作发展良好,可独立用前三指完成插放操作。语言方面,能遵守课堂规则,安坐近 20 分钟,指令执行快,主动模仿发音,能语音提要求并仿说多种音节。认知上,主动模仿意识强,可完成常见物品配对、指认和按指令拿取。社交小组中,能整节课安坐,情绪稳定,积极参与互动,手功能提升 。

豪豪的康复历程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艰辛旅程,这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故事,更是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的一个缩影,从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许多关键问题。
康复之路漫长,需持续努力。希望借他的故事,让更多人关注孤独症群体,汇聚力量支持康复事业,让孤独症孩子在爱中走向未来,实现价值。
(来源:顾连芒果儿童康复诊疗中心)